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数字化医疗前景可期

上传时间:2014-01-08 作者:Author

  2014数字化医疗前景可期

  医联体、医院集团化会成为2014年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新热点;电子病历集成平台、数据整合将受关注;移动应用将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地普及到医院

  近日,中国科技网做了一个2014年十大科技预测。预测指出,数字化医疗将成为大热点,2014年数字化医疗产品将更为普及。并且,2014年将成为其增长最快的里程碑之年。

  不久前,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指出,2013~2016年末,区域医联体模式将在北京全面探索推广;到2014年6月底前,每个区县至少有一家医联体签约并运行,2016年争取达到居民全覆盖。

  业内人士表示,医联体、医院集团化会成为2014年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新热点;电子病历集成平台、数据整合将受关注;移动应用将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地普及到医院;通过信息技术能力,使医疗服务创新加速,如改进就诊流程、一卡通等服务都为方便患者就医提供了很大帮助,改进医疗服务。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医疗发展迅速,而国家也大力提倡发展数字化医疗。

  科技部于2011年11月公布《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2011~2015)》,该规划指出:“在产品目标上,要创制50~80项临床急需的新型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急救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开发需求量大、应用面广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基础装备和医用材料,积极发展慢病筛查、微创诊疗、再生修复、数字医疗、康复护理等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对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们健康意识日益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到期专利药品仿制,支持数字化医疗产品和适用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与健康物联网等产品的研发。

  个人健康管理兴起

  远程医疗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方便、简单地将用户数据同医院数据相结连,同医院诊疗方式相结合,在短时间内,远程医疗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医疗方式。

  在我国,最先涉足此领域的是九安医疗,其“iHealth”系列产品(包括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等)于2011年1月在美国面世。iHealth产品基于让远程医疗与个人健康监测相连,更好地为用户实现个人健康管理目的而开发。用户的健康信息可以通过云端进行存储、传输、管理、分析,与医院系统结合,对用户健康监测将产生更多功能。这不仅可以作为个人版的健康管理,也可以作为一个网络版的健康管理。

  一些慢性病患者长期及时地对血压、血糖、体重进行监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大幅降低发病比例,降低病患的医疗成本。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此类产品,比如Fitbit、耐克公司等都已相继推出好几款可以管理运动信息的产品。

  业内人士预测,将来可能还有检测血氧、睡眠、尿酸等更多与移动终端相结合的产品出现,形成移动端到云端的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

  此外,三诺生物有关人士日前透露,该公司的新品手机血糖仪将于1月20日在京东首发,手机血糖仪是公司首款进军移动医疗的产品。

  完善标准更好发展

  据了解,数字化医疗主要包括医疗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化、医院管理信息化以及基于数字化的医疗系统服务;数字化医疗应用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图像的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及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目前在国内众多厂家中,沈阳东软、上海金仕达、南京一丹最具代表性。

  数字化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医院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容忽视。软件的实现和维护、数字化设备的操作和保养,专业要求都较高,所以需要有一批技术精、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培训技能。

  据Healthcare IT News报道,全球无线医疗支出2018年将实现翻番,达到597亿美元。远程患者监控应用程序、移动医疗应用程序是促进医疗信息技术招聘机会增长的两大领域。近日,普华永道发布最新报告(Top Health Industry Issues),对2014年医疗行业进行了预测。该预测指出,能够利用技术与病人交流的数字化医疗专业人士需求上升。

  综上所述,数字化医疗改革了医院的运营模式,改变了医院的管理方式,改进了对大众的服务,改善了医院的医教研工作。然而,据了解,目前在数字影像的采集、显示、远程医疗等方面我国尚没有相应的标准,数字化医疗在工作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因而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数字化医疗应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非常迫切。业内人士指出,标准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发挥政府的权威性,规范医用软件市场,加强医用软件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开发商、医院、医疗设备厂商之间相互配合与协作,并逐步以现有的国际化标准替代非规范性标准。

  (摘自医药经济报)

商会微信公众号

商会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关闭
会员注册请等待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关闭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

会员登录

我要应聘关闭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